返回第66章 大年履新(第1/3页)  碎月如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人们告别了斗争如山呼海啸,运动乃□□迭起的60年代,不知不觉中已迈入了70年代。

    迈入70年代的毛大年终于告别了工作十余年的江城一中,踏上了一个全新的工作岗位。这个岗位便是江城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简称:教研室),毛大年职务没变,还是主任,故称谓也不变,还是毛主任,但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性质已与原先在江城一中全然不同了。

    原先是教学单位,毛大年虽然担任着教导主任的职务,但随时可以踏上讲坛过把讲课瘾,然而现在的位置基本上就是一个机关干部的工作岗位,虽说也不时下到各学校搞些调研、观摩,甚至出差外地搞些考察、交流、学习等什么的,可那与自己原本熟悉的教学工作还是有挺大区别的。

    把毛大年调到局机关是老姜的意思。其实,老姜早有此意,只不过毛大年对此一直消极应对,甚至刻意回避。究其原因:这一来是毛大年在江城一中一直干得非常得心应手,他觉得自己很适合在教学一线工作。随着时间推移,他更是对一中感情深厚,简直到了故园难离的程度;这二来是毛大年一贯为人低调谨慎,从来没想过怎么往上爬,尤其是他和老姜的老战友关系一直纯洁无私,他不想因自己职务上的升迁给老姜以及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闲言碎语。

    然而,世事难料,毛大年自从带队下放农村,在吴江,乃至在江城短短几个月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又上报纸又上电台的,你再想保持低调缄默,再想龙潜深潭那几乎是不可能了。

    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毛大年此时也有了身不由己的切身感受。那就乖乖服从组织安排吧。走马上任的第一天便让他碰到哭笑不得的事,因为见到熟悉的老朋友和老同事很多都对他工作调动表示恭贺或恭喜,个别关系特熟的甚至还开玩笑要他请客。毛大年先以为是普通客套,可后来慢慢觉得有点不对味。从教导主任变成教研室主任难道就有那么大的不同吗?

    最后还是到了老姜那里才终于搞清楚,原来这教研室主任比他在江城一中的教导主任要足足高了两个级别。按现今的说法等于是从副科级直接拔到副处级。越级提拔啊!无怪乎旁人对他恭维有加了。

    江城教育局的机关大楼也就是一栋普普通通的三层楼的建筑。老姜办公室在二楼,毛大年的在一楼,离得很近,可谓咫尺之遥。不用特意串门,上下班就能经常碰到一起。

    这天下班后,老姜和大年又碰到一起,老姜仿佛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大年道:“你和市革委的刘副主任认识吗?”

    毛大年楞了一下,反问道:“你是说那个造反派出身的刘副主任?”

    老姜点点头说:“不是他,还有谁啊!市革委难道还有第二个刘副主任?”

    毛大年故意开玩笑道:“这个人啊,我认识啊!”

    就在老姜有点诧异之时,毛大年又接道:“可他不认识我啊!”

    老姜知道毛大年拿自己打趣,佯装生气道:“多大个人了,说话还这么没正经!”

    毛大年忙陪着笑说:“好了,好了,开个玩笑嘛!怎么好端端提他干什么?”

    老姜没好气地应道:“人家不但认识你,而且还对你兴趣大得很呢!他说他上次听了你的报告会,对你印象蛮深刻的。说你:人才啊!”

    老姜故意把最后那三个字说得拖腔拉调的,也不知是有意调侃毛大年,还是在刻意模仿刘副主任的声调?

    毛大年这时突然想起那天那个坐在礼堂最后一排,来得稍晚走得较早的中年人。没错,就是他!他应该就是刘欢的父亲。那天的报告会,他是以知青家长身份悄悄来参加的。之所以迟到早退大概就为了不引人注意而已。

    老姜见毛大年面露释然状,便接着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