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二章 尚书正义(第1/2页)  逆水行周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寻了个机会,宇文温起身离场,在后排听众看来,他是起身更衣,而宇文温也确实是打算起身更衣,和身边坐着的许绍便是如此说。

    结果许绍听课听得入了神,只是点点头便没再多言,宇文温心中骂了一声“猪队友”,便轻手轻脚向讲堂外走去。

    更衣就是上厕所的婉转说法,其实上不上厕所对于宇文温来说都无所谓,他的刷声望计划必须及时做出调整,所以需要暂时离场,找到新的‘助攻’。

    虽然他不懂尚书,生怕被讲得起劲的刘炫来个“请问大王有何见解”,但他不打算临阵脱逃,这样不是自己的风格,所以在讲堂外旁听的杨济,就是他的希望。

    杨济本来说今日没空,所以不能前来听讲,不过方才宇文温瞥见这位在窗外探头探脑,所以才在睽睽之下离场,他觉得杨济肯定看见自己出来,必然心领神会。

    宇文温从杨济身后走过时,特地咳嗽数声,因为对方正和一群人挤在窗户边,所以他不想那么张扬,结果走出几步开外,发觉情况不对,转头一看,杨济居然没跟上来。

    还在那里踮着脚伸着脖子往里看,宇文温见状一股邪火蹭蹭蹭往上冒,示意随从去喊人,自己继续往前走,片刻后杨济匆匆赶来。

    “大王,唤下官来有何吩咐?”

    “杨司马,听课听得很入神嘛。”

    “刘光伯所说确实引人入胜,果然是当世经学名家。”

    杨济刚说完,见宇文温板着脸,心中一动便问:“大王莫非听不懂?”

    “是啊,寡人不学无术。”

    宇文温哼哼着,无所谓承认自己的弱点,反正如今就他和杨济在某角落嘀嘀咕咕,不怕被隔墙有耳听了去。

    “呃,不知大王唤在下过来,有何吩咐?”

    “尚书的门门道道是怎么回事?你大概说一遍,免得一会刘光伯说到兴头上,忽然请寡人说几句,届时寡人能说什么?”

    “啊,刘光伯再不济,想来不会如此没眼色吧。”

    宇文温闻言冷笑:“不会?杨司马方才的眼色去哪里了?啊?”

    杨济干咳一声,今日他临时起意来旁听,听着听着就入了神,确实没注意到宇文温出来,见着这位‘不耻下问’,便介绍起尚书的一些基本常识。

    尚书又称书,为六经之一,记载的是上古时期至先秦时的历史,其内容有的是言辞,有的是宣言,有的是命令,有的是谈话记录。

    其编撰者不明,故而有许多说法,不过两汉学者认为,秦汉之际的尚书应当是孔子根据原版尚书精简而成。

    孔子生活的年代礼、乐崩坏,孔子有感于此,在周游列国之后回到鲁国,开始把精力都放在编订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经上面,还为尚书做了序。

    孔子在收徒讲学时,把六经当做教材,所以六经是儒学的重要典籍,后来秦王嬴政扫六合,一统天下成了始皇帝,开始禁止民间藏书,尚书首当其冲被列为禁书,民间藏书一律焚毁。

    当然,皇宫里的官藏是有尚书的,结果秦末楚霸王火烧咸阳,许多只有官方书库才存有的古籍付之一炬,尚书便是其一,至此就从世人眼中消失。

    后来汉朝建立,待得局势稳定,有个博士伏生,将自己冒着生命危险藏起来的尚书取出来,因为是竹简,又藏在夹墙中多年,所以他收藏的尚书已经散乱不堪,整理之后只得二十八篇。

    伏生带着这二十八篇残缺的尚书,在齐鲁之间讲学,因为这些篇章使用当时流行的隶书书写,故而称为今文尚书,朝廷列为官学用书,因为经过许多学者的考证,认定这套书是真的。

    到汉武帝时,相传鲁王刘余扩建自己的宫殿,把隔壁孔府旧宅给拆了,结果在旧宅的墙壁里发现了许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